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会越来越凸现出来,北京及北方一个多月来的雾霾天气,只是一个开端、一个提醒
其中国Ⅲ汽油对硫含量的限定为150ppm(对应欧Ⅲ标准),是京V、欧洲、日本标准的15倍,美国标准的5倍。在钢厂利润下滑、竞争加大的局面下,尽可能节约成本而忽略对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考虑可能是多数企业的选择。
而且,如果进一步从国Ⅳ升级至国Ⅴ标准,所需的投资不大,约500亿元。或者使用对发动机改造较小且燃油经济性好的SCR系统。柴油车方面,目前全国仍为国III排放标准,国IV标准有望于2013年7月起实行。我们估算符合国Ⅳ标准的炼厂约占中国炼油产能的65%左右,而2012/13新炼厂的投产以及对老旧装置的关闭,符合国Ⅳ标准的炼厂占比还将增加。虽然长期来看,节能减排与环保生产一直都在不断落实中,但目前河北省内仍约有全国四分之一的炼钢产能。
在柴油机领域,如果从目前实行的国Ⅲ标准升级至国Ⅳ标准,我国自主研发技术难以适用。因此,由于北京周边省份的成品油质量仍执行国Ⅲ标准(有些地区的劣质汽柴油甚至还处于国Ⅱ标准),油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比严重落后,仅靠北京升级油品质量,难以改善雾霾情况。在长江中下游实行退田还湖等政策,保障了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作物秸秆从夏秋毒雾的来源到吨产值几千元的利润源泉,铜冶炼从典型的污染大户到废渣废水吃干榨净,沂南和阳谷两地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技创新是优良环境最有力的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环境科技,是我们未来安享蓝天白云的重要保障。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山东建设,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但我们不可能把产生污染的行业全部淘汰。身处当前这样一个环境问题凸显期、污染事故高发期,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整治环境,各种关停并转取缔严禁的行政命令固然能起到一时之效,但风头一过,往往死灰复燃。
环境科技是治污减排的利器。科技创新支撑环保未来。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环境问题最终要通过环境科技来解决。而一旦在环境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有了针对性强且经济适用的先进技术,治污的投入不但事半功倍,随之而来的丰厚利润还会让污染方主动变成治污方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全球顶尖环保类刊物EST上发表。2005年后,杨海真团队以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站基陆域环境研究为基础,科研人员在采集了沉积物、土壤以及地衣等南极特有植被并分析后发现,人类的一些污染物正通过各种传输渠道,在南极沉淀。
孟祥周告诉记者,团队中的蔡明红博士两三年前在跟踪研究全氟化物(PFASs)时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今天,同济大学杨海真科研团队成员、同济环境学院副教授孟祥周将启程赴澳大利亚,在那里搭上雪龙号,加入中国科考队执行第29次南极考察任务。当研究人员搭载雪龙号出发前往南极时,从中国的东南沿海一路提取水质样品,测试几种氟化物在海水中的浓度,发现我国东南沿海水域里,已被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使用的八碳氟化物(PFOS)的浓度明显低于欧洲、日本和韩国海域1至2个数量级,而取代八碳氟化物的四碳氟化物(PFBS),目前被认为是一类无害的化合物,其浓度与其它发达国家的海水浓度水平相比则具有可比性。孟祥周将前往南极中山站,围绕那里的水土,开展环境监测领域的科学考察任务。
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是全氟化物通过洋流进行全球传输,但杨海真团队的科研人员实际在极地监测到的数据却表明全氟化物的传输过程除了洋流传输,还可通过大气传输、气溶胶传输等过程来实现值此之际,中国科协于15日举办第23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特邀气象行业的专家、学者,解读近期雾霾天气实况、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及后续发展、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旨在普及相关气象知识的同时,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严重。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度污染灾害,公众产生了切身忧虑,十分关心其背后的科学道理和生活中的防护措施。
中央气象台从9日下午开始,针对这次雾霾天气发布了大雾蓝色预警,随着影响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在1月12日,把雾霾的预警从蓝色提高到最高等级的黄色预警。航班大面积延误,口罩成为热销品,喜欢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老人孩子的身体尤其让人担心雾霾天气的到来,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气污染的现实再次刺疼着人们的神经。从1月7日以来,京津冀,东北三省,中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一条深褐色的污染带昨天,笼罩多日的雾霾逐渐散去,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逐步转好,北京终于见到了蓝天和太阳。不过,随着冷空气完全入境,脏空气逐渐消散,下午6点PM2.5小时浓度开始迅速下降,至今天1点降至61.1微克/立方米,在限值范围内。不过,零点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37,仍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PM2.5的24小时浓度为186.7微克/立方米。
今天白天,中东部地区将逐渐拨开雾霾见蓝天。北京是首先走出这场波及中国整个中东部的雾霾天的城市之一。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冷空气影响,昨天下午开始中东部雾霾天气的范围逐渐缩小,强度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解除了雾霾蓝色预警。而据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消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污染输送及本地污染累积的共同影响,昨天上午10点,上海PM2.5小时浓度一度超过240微克/立方米,为限值(75微克/立方米)3倍以上
昨天,笼罩多日的雾霾逐渐散去,空气质量和能见度逐步转好,北京终于见到了蓝天和太阳。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冷空气影响,昨天下午开始中东部雾霾天气的范围逐渐缩小,强度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解除了雾霾蓝色预警。
北京是首先走出这场波及中国整个中东部的雾霾天的城市之一。今天白天,中东部地区将逐渐拨开雾霾见蓝天。而据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消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污染输送及本地污染累积的共同影响,昨天上午10点,上海PM2.5小时浓度一度超过240微克/立方米,为限值(75微克/立方米)3倍以上。不过,随着冷空气完全入境,脏空气逐渐消散,下午6点PM2.5小时浓度开始迅速下降,至今天1点降至61.1微克/立方米,在限值范围内。
不过,零点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37,仍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PM2.5的24小时浓度为186.7微克/立方米预计武汉今天晴天到多云,局部有雾霾,偏东风2到4级,相对湿度40%-90%,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10℃。
明天多云,气温-3℃到12℃,后天多云到阴天,气温4℃到9℃。加上冷空气势力不强,没有降水洗尘,致使雾霾迟迟难以散去。
记者周国强摄本轮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可能要等到21日才会终结昨天,武汉刮起了4级北风,但没能如大家所愿的彻底吹散雾霾。但由于风力还不够大,未完全将雾霾吹散。
这轮雾霾呈白色比去年6月黄色霾要轻这轮袭击武汉的雾霾天气,是由南向北蔓延开来的,8日至今,已连续遭遇10个雾霾天。武汉市气象台台长刘火胜说,昨天冷空气带来北风,大气流动性增强,上下对流加大,近地层的灰尘、污染物有所扩散,雾霾有所减弱。刘火胜说,冬天是武汉最多雾的季节,从常年数据来看,平均一半时间有轻雾(能见度1000-10000米),一个月中会出现三四天能见度1000米以下的大雾。武汉本次雾霾天气已经持续了10天,是新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PM2.5浓度比前天略下降今天可能出现反弹在北风吹拂下,昨天雾霾一度有所缓解,晚6点,武汉中心城区PM2.5的24小时滚动平均值为225.6微克每立方米,比前天同一时间低了近20微克每立方米。这段时间,武汉的雾并不大,大部分能见度在1000米以上,但由于空气质量不佳,污染物多,容易演变成霾,形成雾霾混合天气。
这个周日会有点弱降水,但能否达到增雨条件,目前还说不准。气象部门说,很可能等到21日前后降水洗尘后,雾霾才会终结。
不过,相比去年6月的重度雾霾,此次只能算轻中度雾霾,空气没有明显异味,雾霾多是白色,没有变成黄色,只是持续时间比较长。事实上,武汉昨晚6点的PM2.5的1小时均值,比近24小时的均值高,这说明今天PM2.5的浓度可能还会出现反弹。